台南的最後一站來到井仔腳瓦盤鹽田,因為距離水晶教堂不遠,我想最近應該也是蠻熱門的~~
話說現在的小孩大部分的常識都是取自書本,多的是吃過豬,卻沒看過豬走路
既然來到了台南就順便過來開開眼界吧^^
(((哇奔郎兒時也沒看過鹽田,因此鹽田算是媽媽私心的景點
<北門井仔腳瓦盤鹽田>
地址:臺南市北門區永華里西南郊井仔腳復育鹽田
電話:06-7861629
井仔腳瓦盤鹽田是台灣現存歷史最悠久的鹽田,過去曾有一段時間廢曬,後來轉型觀光性質才又再次復曬
棋盤式格子裡一堆一堆的小鹽山(結晶)看起來真是可愛極了~
站在景觀高台上俯瞰鹽田更是視野極佳
清洗區的後方有一區鹽坑體驗區
鹽坑開放進入玩耍(要脫鞋),因為當天氣候不佳所以蹲在邊邊摸一摸就好
這邊的鹽可以帶回家泡腳,不過必須到外圍的興安宮領取袋子
(不可以自備塑膠袋走私喔)
兒子們好開心~
玩著玩著發生了一個小插曲,
有一位年約60~70的奶奶遊客,抓了一小把鹽很自然的就往我兒子嘴裡塞,一直要我兒子品嘗看看[鹽]的滋味(嚇)
我能理解他們過去生活習慣,但身為媽媽實在是無法接受自己的孩子被陌生人塞把鹽
還好兒子緊閉雙唇,哇奔郎一看到就衝過去救兒子了@@
<提醒大家>
這區鹽坑是要帶回去泡腳用滴,安全衛生起見,請大家不要隨意抓把鹽往嘴裡送(尤其是不要餵食小孩><)
想購買食用鹽的話,一旁的商店裡有販賣!!
曬鹽流程
torrie估狗了曬鹽過程,原來曬鹽的方式不只一種,鹽田的種類可依據結晶池鋪面、採鹵方式和土地配置的型式來分類
瓦盤鹽田則是屬於結晶池鋪面,以厚約6公釐的破缸片作為鋪面的鹽田。
這一類型的鹽田優點在於缸片較易吸收輻射熱,所以鹽的結晶形成較快,
單位面積產量 高,此外鹽品的色澤也較佳,而鹵水也不易滲透,整修上也較省時。
但此類鹽田也有因為結晶過快而使得雜質不易釋出,所以品質較差的缺點,
而由於這類型鹽田的 面積較小,所以成本也較高
(以上資訊參考自維基百科)
分布圖
這座可不是什麼休息區或DIY教室,而是很有異國風情的[便所]壓~~
從北門遊客中心開車過來大約7分鐘左右車程,逛完北門之後,順道過來鹽田自然生態觀賞也不錯^^
天氣好一點的話還能下田體驗,對大小朋友來說都是一次特別的經驗
雖然我們這次只有摸摸鹽坑裡的粗鹽,但也玩得很開心了~